玉颗珊珊下月轮,殿前抬得露华新。”唐代大诗人皮日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。的确,中秋节的月亮格外的大,格外的园,格外的亮,格外的美。
抬头望向浩瀚的夜空,空中的明月仿佛是一颗钻石镶在一块的蓝宝石上,煞是美丽。在这样的夜空下品尝月饼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!我打开一个枣泥馅的月饼,啊!只见月饼的外皮金灿灿的,上面刻着美丽的圆形图案,整个轮廓是一个花的形状,四周刻着美丽的花边。在灯光的照耀下,月饼表面的油一闪一闪的,仿佛整个月饼就是一块金灿灿的黄金饼。
我用食指和拇指将月饼轻轻拿起,慢慢地咬了一小口。顿时一股浓浓的枣味儿弥漫在我的嘴里,枣泥馅是那么柔,那么软,那么滑!那种甜丝丝的感觉只沁入我的心底。
中秋的月饼,总是黄澄澄的,泛着诱人的光泽,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“任君采撷”一般!月饼入口,总是香甜四溢,就连舌尖也打着卷儿······然而月饼下肚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总是涩涩的,酸酸的,苦苦的······
小时候,父母居处两地上班,我理所当然的跟着母亲住集体宿舍。母亲的工资是低的标准——每月300元!从来都不曾感受到中秋节的气息,那种中秋将至的期待与喜悦在我同年的章节里是一片空白!只有当母亲拿回单位里发的几只月饼的时候,我才忽然警醒:啊,已经是中秋了!记忆中的母亲是不吃甜食的,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便已经形成了。也许当习惯养成的时候,一切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!于是,理所当然的,认为那些凤梨啊,哈密瓜啊什么的白果味的月饼在母亲那里是不讨喜的。窝在母亲怀中,幻想着月亮里嫦娥那曼妙的身姿,咀嚼着月饼,心里却涩涩的。因为我知道,如果有钱,母亲可以去买那种包裹着蛋黄的月饼,掰开,可以看见明黄鲜嫩的油往下淌的那种月饼······
月饼总让人们无限遐思,从皎月的忧伤到那餐桌上的佳肴,中秋之夜似乎月饼。但是这个中秋的夜晚,我却并没有吃月饼,只是在月光下和朋友们欢聚一桌,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?
中秋节那天,大人们决定去一个岛上赏景。当出发时我们才意识到,今晚是中秋,我们竟什么都没有带。晚上明明要吃月饼的啊。爱吃月饼的我不满地嚷了起来。妈妈却告诉我,中秋节不一定要吃月饼,来这儿和伙伴们一起烧烤,一样可以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。我骑着自行车,转过林荫的尽头,望着这个美丽的岛屿,想像明月在枝杈间升起的那永恒的瞬间,我立时心旷神怡。是啊,月饼不过是食物的烘托,而身处佳境,人已没有了物质的需求。
和朋友骑完车,并肩前行,看着夕阳缓缓落下帷幕,一个中秋的夜晚即将来临。没有月饼的中秋该如何度过呢?我坐在石桌旁思忖着。这是一家别具风格的农庄,那小河边破旧的帆布和徘徊的鸭群相映成趣;圈养的母鸡竟扑腾着爬上了疮痍的小树上张望;一排排硬朗的竹枝间挂着悠闲的吊床……月亮,在远处害羞地亮起了微光。
下午,我们在这儿烧烤,晚上则是丰盛的佳肴。菜端上来了,大人们在炭火上翻动着锅中鲜美的鹅肉,这一刻每个人都忘记了一切。
我拿起刀切月饼,因为年龄小,所以切出来的月饼歪歪扭扭。我端上月饼给爸爸妈妈吃,妈妈笑着拿过月饼,用手指着我的小脑袋说:“你呀……”
该吃月饼了,可小小的我脑子了充满了问题。我问妈妈:“中秋为什么吃月饼?”妈妈笑了,把我抱在腿上,说:“因为月饼代表幸福,团圆。”哦,我明白了,双手捧起那圆圆的...
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酥皮和油皮,对我说:“要把它们各自均匀地分成十二个小团团,然后搓圆,让油皮把酥皮包起来,用擀面杖推平,再用手把面皮轻轻地卷起来,等待半小时,让面醒一醒,这样重复两次就可以包了肉馅了。”我不等妈妈说完,便抓起一大团酥皮开始分段。我把酥皮和油皮这儿切一刀,那儿切一刀,没多久就分好了。“切好了!”我大声宣布。妈妈走过来一看,强忍着笑,对我说:“你自己看看,这切的匀吗?”我一看,也差点笑出声来,酥皮、油皮被我分的长短不一,简直没法看。妈妈说,如果酥、油皮没有按配方的重量均匀地分好,月饼是做不成功的。看来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严谨,唉,只有重新再分了。好不容易按照操作配方做好了月饼皮,接着就是包肉了。